作者: 王建 來源: 眾日報 發表時間: 2020-11-13 11:09
長期以來,魯西地區一直是山東區域經濟發展的短板。2018年、2019年,省委、省政府先后出臺《關于突破菏澤魯西崛起的若干意見》和《支持菏澤市及魯西其他四市發展若干政策》,全力支持魯西五市發展,五市經濟社會實現了平穩健康發展。
經濟實力持續增強。2019年,菏澤市地區生產總值居全省第8位,比2018年上升5個位次;一般公共預算收入、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標增速均居全省第1位;棗莊、聊城、德州、濱州等市經濟實力、產業基礎不斷增強,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。
產業升級態勢明顯。加快特色化產業集群培育,推動優勢產業高端化、規模化發展,支持5市8個“雁陣形”產業集群做大做強。2019年,菏澤市生物醫藥產業產值突破300億元,增長20%,產業規模位居全省前列;濱州市高端鋁、紡織等5大千億級產業集群主營業務收入突破萬億大關,魏橋綠色智能紡織一體化項目實現5項“世界首創”。加大工業技改升級和科技創新力度,下達科技創新發展資金5.6億元,對5市省級重大技改項目、高耗能行業調整提升項目進行貼息支持和綜合獎補落實資金5.3億元,菏澤市200家企業納入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,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達到201家。
重大項目聚力突破。統籌推進菏澤牡丹機場、魯南高鐵、沾化至臨淄高速公路、鄒平貨運鐵路專線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,2018年、2019年,5市累計列入省重大項目135個,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836個、爭取投資112億元。2020年,安排專項債項目386個、落實資金996億元。加快高能級平臺建設,2018年以來,5市累計建設產業、科創、園區等國家級平臺11個、省級平臺230多個。
要素瓶頸加快破解。土地方面,安排省級統籌指標2.3萬畝用于重大項目建設;5市共流轉掛鉤節余指標4千多畝,交易金額17億元,占全省的60%。資金方面,分配省級鄉村振興專項資金284億元,占總規模的39%;下達魯西地區財力性轉移支付資金725億元,占全省46%;2019年以來,省企業應急轉貸引導基金對5市配資21億元,支持企業199家。人才方面,新增泰山產業領軍人才58名,新引進全職國家級專家13人,是前十年入選總量的1.2倍;支持5市引進急需緊缺人才項目80個,總資助資金近億元;協調選派190名高層次人才掛任科技副職,占全省總數的42%。
鄉村振興全面起勢。大力支持5市加快推進鄉村振興,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和鄉村振興示范(創建)縣個數分別達到6個;入選第二批鄉村振興重大項目庫項目50個。加大對菏澤的政策傾斜力度,2019年安排菏澤鄉村振興重大專項資金69億元,占切塊分配各市資金總規模的18.2%;安排各類專項轉移支付資金67.6億元,居全省首位。選取菏澤作為全省試點,探索開展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,曹縣被國務院辦公廳確定為“全國十大推進農產品流通現代化、積極發展農村電商和產銷對接工作典型縣”。聊城“平清種增改”做法在全國推廣,胡同硬化“戶戶通”經驗在全省推廣。魯西地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,扶貧工作重點村基本實現自來水、動力電、穿村公路、衛生室服務全覆蓋。